Brève histoire du théâtre chinois

戏曲,既中国传统戏剧,囊括了所有产生于未受二十世纪西方文化影响的传统戏剧理念的舞台叙事艺术。如今的戏曲包括了一系列的剧种,这些剧种在语言,音乐,美学和历史发展上都有极大的丰富性。

  • S'asseoir sur la malle
    S'asseoir sur la malle

在戏曲之前,有祭神歌舞,皮影戏,通俗喜剧和参军戏,但是相关资料信息残缺不全。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戏剧残篇可追溯到十二世纪。十四世纪时期完整的杂剧及南剧剧本得以完整保存。杂剧剧本由此成为真正的文学创作形式,然而它在舞台的上的表现形式依然不为人知。杂剧没落于十七世纪。这一戏剧形式一般是一本四折,主要角色主唱。而南戏则一直延续至今,戏中包含众多角色。关汉卿是杂剧的最重要代表作家,他创作的 « 窦娥冤 »直至今日还在上演。

主要在福建省,南戏没有受到文学改革的影响而传承下来,并成为梨园戏和莆仙戏的主要起源。

但是南戏在十七世纪的苏州经历了不一样的发展路径。它发展成为传奇,剧本皆由文人创作,并且采用了昆曲的音乐形式。

直至十八世纪,昆曲(作为一种音乐形式)和传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都霸占着中国贵族及皇家戏剧舞台。 « 牡丹亭 » (1598)和 « 桃花扇 »(1699)是经典剧目中的杰作。贵族阶级的没落以及商业戏剧的发展推动了更加民间化的戏剧的发展,特别是京剧。受昆曲及多种南方戏剧影响的京剧被宫廷所采纳,并在十九世纪末期成为北京、天津及上海的最大的商业剧种。民国时期,京剧作为国粹被爱国人士大力推广,并以文化大使的形象在日本和欧洲巡回演出。与此同时,多种民间戏曲产生于西方影响及传统戏剧理念的双重作用之下,比如粤剧。粤剧受益于广州和香港的繁荣经济,并在华人聚居区传播发展远至印度尼西亚和古巴地区。

1949年后,共和国统一并形式化各剧团和戏剧流派。曾经四处流浪社会地位低下的戏曲艺人,如今都聚集在隶属于国家的剧院中。

五十年代是戏曲的革新年代,但同时传统曲目都被改编或缩写以复合正统意识形态。文化大革命期间,剧团被解散,许多演员都被要求参与到革命样板戏工作中。到七十年代末期,才开始重新组建剧团。八十年代,戏曲又再次受到群众广泛欢迎。但是在二十世纪末的十几年中,由于经济的发展及新媒体的竞争,在大陆、台湾及各华人聚居区的戏曲艺术都面临着观众减少的问题。然而,现今依然有许多著名的剧团,有丰富多样的演出曲目,以及大量原创的剧本剧目,这些都维持着戏曲作为汉语言文化中最重要的戏剧形式的地位。


Josh Stenberg

已发表 le 14 二月 2016, in Paris

Back to top